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從 e minor 斯拉夫舞曲談起:Sanderling的藝術(之七)
近來諸事纏身,不只是聽音樂,,生活的步調也都被大部打亂了。今天要介紹的,只是一首5分49秒的斯拉夫舞曲。
大概沒人會把 Kurt Sanderling 認為是Dvorak的權威,也沒人會覺得一首"地方舞曲",能夠與 Bach, Beethoven 的"精神內涵" 相提並論。這兩週反覆聽了五六次之後,倒覺得,從這首弦樂主導的e minor的Starodávny舞曲,可供「一砂一宇宙」地看到 Sanderling 藝術的一些門道。
第一,早自Leningrad 時期,Sanderling對弦樂的規模感與多層次、微動態的掌控,以及與其他聲部 blending 的平衡,早已經發揮到一個境界,即便尚達不到他後期的吹毛求疵的算計。第二,在相較節制的理型設計的「不變」裡頭,Sanderling 相當依賴弦樂來做出表情與表現的細膩變化,且同時能維持祝各聲部的明晰札實。最後,這個曲子的"non-authentic"的詮釋,減少了 Slavic 的波西米亞輕愁,反而有種歷盡滄桑的漂泊感,帶出鄉野之外的恢宏壯美格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您講的很詳盡
回覆刪除可是我想除非是親聆
否則很難想像那是甚麼指揮境界
不到六分鐘的時間演出桑德霖的設計
的確是很划算的曲目
連我都很好奇
音樂的確是"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難以用文字言傳的。
回覆刪除為何還是要寫? 因為缺了這塊, 有關Sanderling的論述將少了許多歷史上的連結與較完整圖像的佐證。
我只能自己一點一滴, 盡力寫出它給我的衝擊, 並與中後期的Sanderling做出比較。
Mingus兄加油!
回覆刪除您的文字功力實在了得,雖然常常覺得不太正式,中英交雜,但就是很傳神,即使不聽音樂,也能想像您說的意境
有時候讀MUZIK裡面的CD評論,真覺得用了一堆辭藻華麗的形容詞來描述音樂(或演奏),然而對於該錄音到底有什麼特色,還是摸不著重點...
Dude兄過譽了, 正如你所說的, 我的中英混雜風實難登大雅之堂。
回覆刪除這一來是懶, 英文打的快些, 二來是作曲家或術語翻譯不一, 乾脆用原文; 最重要的是, 中文造詣不好, 也找不到原文中的對等字, 我寧願保留英文中的精確或歧義性。
我也不擅長過度修飾, 感覺上或許"不大自然"的文字, 如較能貼近我心底的想法, 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