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見到多年不見的學音樂朋友,熱情的絮語,讓我重新思考許多音樂與生活的種種。
這對夫婦倆人都研習鋼琴,尤其是先生專攻Schumann,關於這位作曲家的話閘子一開,話題總是停不下來。近來心中諸多的問題或觀點,也忍不住與他交換這些想法。他是位風趣且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去切開問題點的人。許多時候,只要他一丟出一個隱喻的頭,你即可立即抓到問題的核心。
他特別提到某些德國文化,文學與音樂等大context 的連結,尤其是E.T.A. Hoffmann 對Schumann 的深遠影響。年輕的時候,曾經挖掘過一些這方面的資料,看來有再度充電的必要。
不只是Kreisleriana, Fantasiestücke op. 12與 Nachtstücke, Hoffmann 的作品與美學觀,都對舒曼有直接靈感與音樂結構上的影響。兩個人的躁鬱 (manic-depressive) 傾向,以及想要以藝術開啟夢境與分裂潛意識的強烈執念,好像可以用來理解 Schumann 的許多形式畸異的鋼琴曲集與歌曲,甚至管弦樂的「不正常與不合理的」過門與曖昧的和聲。
今晚,我把一些怪怪的Schumann 鋼琴曲都請了出來,特別是類似短篇故事體(novellet)曲子:Novelleten, Nachtstücke, Humoreske,在綿綿春雨裡翩翩起舞。
總之,該是重新去讀書(尤其是sonata form 與 cyclic form的差異),做comparative listening的時候了。音樂真的是一輩子學不完的課題。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要回到Schumann的創作核心,
回覆刪除Piano Solo Works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只不過昨的"春雨"未免也下的太大鍋了點吧?
這種溼熱感要讓人專心在Schumann情愛與躁鬱的交織上,
如果沒有大師指點.真的要耐點性了.
PS:Schmidt女士的Schumann要上場了嗎?
昨晚的"春雨"的確過於黏膩了點, 加上Schumann的頑固音型與節奏,聽到最後說真的是有些煩燥。本就不該密集聽這位瘋狂作曲家的東西, 不過最後的煩膩之後, 好像露出些規律的靈光時, 是很特別的聆樂經驗。
回覆刪除鋼琴聲的規模尬不過外頭的雨聲, 深夜時我火大, 把他死後出版的Mass與Requiem 祭了出來...
Schmidt女士的Schumann讓我很頭大耶, 沒聽過這樣式的Schumann, 還待些時間消化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