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noncourt 在Teldec 廠牌下錄了一系列的德奧交響曲,自Beethoven 到Schumann, Schubert, Mendelssohn等,各自引來不同的迴響。 習慣了1950年前指揮大師口味的樂迷,對他挖出的許多細節與新鮮的觀點,往往只當作是稍縱即逝的時代流行產物(fad)。
我算不上是Harnoncourt的忠實支持者,雖然對他的探索精神總是懷抱著敬意。在2000年初期,我聽了他與Vienna Philharmonic 合作的Bruckner 第四現場。他從period approach所學來的對絕對音量與絕對動態的「節制」,以及對細微動態的精妙掌控,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同樣的詮釋精神,也地反映在這套剛入手的二手唱片上。這次搭配的樂團是Berliner Philharmonic,相對於Vienna的厚重與貴氣,無疑是更適合Harnoncourt的Brahms的幾個關鍵詞:明晰、活力、舒曼化、鮮明韻律化、去除過度浪漫。如果認為Brahms只有緩慢的沉思,底部的重量(bottom heavy),及暮秋或剛凜的氣質,無法曼舞飛揚,那可能是執著於太多老大師的錄音的影響。
所以,這個版只有陽光、流暢? 不不,相反地,當你多聽過幾次之後,越發能感知被Brahms 反覆咀嚼後的累積能量(intensity)撞擊出的直接力道,這無需訴諸Furtwangler這一派所主導的「高反差」之戲劇效果( rhetorical theatricity)。
Mingus大人:
回覆刪除Harnoncourt版的Brahns推薦第幾號?
另,請收信件,謝謝.
個人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號, 在Harnoncourt 的轉化下, 簡直可以把這首稱為"Schumann第五號交響曲"。Harnoncourt將Brahms的語言舒曼化的方向十分有根據; 畢竟, Brahms也受到Schumann極深的影響。
回覆刪除信已回, 有空時請查看信箱。
Mingus 兄蒐的 Brahms Symphonies
回覆刪除一共有幾套
應該也不太好算清楚
要不要來個清算與推薦一下
相信會很精采的
如果來個版本比較
一定更加有看頭
其實Brahms交響曲並沒有那麼多套, 目前"印象中"最深的為: Abbado, Celibidache(DG), Harnoncourt, Furtwangler(EMI)。
回覆刪除最讓我懷舊的第一套(少了二號)是Klemperer, 還記得是二十年前第一次去上揚買的。
Abbado......
回覆刪除Celibidache.......
Harnoncourt......
Furtwangler......
這些都是明盤,不過,真慘,我一套都沒有,
這就是不迷信大牌的結果,
我的是:
Jochum,Sawallisch,Sanderling,Suitner,Kubelik,Kertesz,Loughran,Masur,Boult,Solti,Chailly等......
希望有機會多多交流,我該學的還是很多,您的提議版本我會試著蒐集與聆聽.
名盤非明牌, 倒不必隨著眾人的品味走; 相反的, 我會想聽聽你的Suitner與Sanderling, 非常喜歡這兩位指揮的「大物」之風。
回覆刪除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Mingus 大不只西方語文能力一流,中文造詣更是優秀.
回覆刪除Suntiner 版並不權威,只有部分樂章具有參考價值.
Sanderling 版呢? 這是最高機密,為狗窩網誌未來討論重點.
另外,我漏講了兩個版,一個是華爾特的兩次錄音,
另一個是最近在聽的 Schmidt-Isserstedt VS NDR
看來,Brahms 這條路走起來真是遙遠......
Brahms 就慢慢來吧, Sanderling 我只有RCA版, 沒有新版。
回覆刪除莫非Hubert 兄要將新舊版拿來比一比?
Schmidt-Isserstedt VS NDR版也有很高的期待。
機密! 機密!
回覆刪除結果Sanderling這攤快被您全盤托出了......
CD不知有沒有,我只有黑膠版可講.
Schmidt-Isserstedt VS NDR 則顛倒,
只有CD可講,黑膠沒看過......
喜歡布二嗎? 先去買吧,第一樂章不會讓人失望的.
噓.....我就此打住, 靜待Hubert 兄的大作。
回覆刪除Schmidt-Isserstedt NDR 這套Brahms我看也得趁早收入, 好像開始不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