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的11月底,一個百無聊賴的夜晚,以一篇「黴菌明格斯 Mingus Fungus」,我開始了爬格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用頗有問題的中文,試著紀錄與音樂及生活有關的點點滴滴。
常常光臨本部落格的朋友應該注意到了,最近的文章的更新越來越少。
該從何說起呢。一來、工作的事接踵而來,私人的時間變少。二來、最近生活型態有著微妙的改變,能專心安靜地聽音樂寫作的時空間,也被嚴重壓縮。再來更重要的是,某種希望以新的方式出發的心情,讓我對爬格這件事產生了戒慎恐懼之心。
最近兩三個月至少有十來個ideas 想寫,但因時間與腦力的問題,使這些構思都成了只匆促開了頭的斷簡。例如:
1) 跨越簡化的Beethoven evolution藝術史觀的「前期」鋼琴奏鳴曲,集中於第七號的慢板 (Richter的1960年兩版加1975 版與極罕見
的1980年Salle Pleyel 現場版, Schnabel 版, Pollini版之版本比較)
2) Debussy 的Preludes (比較 Gieseking EMI 早期美版,Zimerman 版,與最新的光之戲般的Bavouzet 版)
3) 芬蘭電影Man without a Past 的原聲帶
4) Abbado 指揮的 Stockhausen 與Kurtag 作品
5) Biondi 指揮的 Vivaldi viola d'armore 協奏曲新錄音
6) Schumann 詩人之戀歌曲集雙絕: Cortot 伴奏的Panera 版 (1935) vs. Fassbaender 的女聲版
7) Berio 解構Schubert 第十號交響曲之異色之作:"Rendering"
8) 挪威作曲家Tveitt 為民俗樂器 Hardanger Fiddle 所寫的兩首協奏曲
9) 最新轉錄的RCA版武滿徹作品November Steps
10) 舒曼交響曲全集的新歡:Haitink Phillips 西德版
11) Sam Rivers的幾張Bluenote 經典
12) 秋吉敏子大樂團的專輯"Insights"(包含水銀中毒公害為題的組曲"Minamata")
以現在的時間配置及種種條件,這一屁股債,不知何時才能還清?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
本來想把副標題定為「從陳綺貞談起」。話說前幾天前,在餐廳吃飯時,PR系統傳來陳綺貞的歌,心中不覺升起一股厭惡感。之前就對她的歌聲與音樂十分感冒,只是一直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我無意得罪她的粉絲,只是要藉此機會來...
-
像許多在東德體制活躍的音樂家一樣,Kurt Sanderling (1912--), 是一位被主流樂界所低估的德國猶太裔指揮家。 他的音樂事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是自1936 年起為躲避納粹迫害,流亡至俄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