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ter 的德布西月光,我知道的有兩次錄音,兩次都是現場音樂會的作品。
第一次聽到的是Orfeo的77年薩爾茲堡現場版,第二次則是最近才狠下心收入的Doremi卡內基60年現場。隔了十七年,對Richter 而言,會有如何的轉化?
Richter的味道,與法系鋼琴家(如Beroff, Francois) 所強調的明亮、通透與直接成反向:黯然低調,minimalist,欲言又止。兩次的速度都相當地慢(對照於Francois的3分46秒),60年是5分40秒,74年是5分49秒,相差不到10秒。對於結構簡單,像一首簡單之歌的此曲而言, 「又弱又慢又糊」的設定方向,光是假以想像,可能會覺得溫吞。實際聽來,卻被他巧妙的pedal 控制與稍稍拖拍的rubato,緊扣住心弦 。
Orfeo的錄音,不知是否因為取得正規音源之故,轉錄相當清晰。Doremi的錄音,就相形失色許多。詮釋方面的差距,事實上更加的細微。在反覆AB test 下,仍然可聽出60年的版帶有淡淡的憂愁,讓人想起相片中常看到的皺眉方丈似的Richter;而77年版,則較為堅毅。憂鬱的氣質被自己所接受了,可以跟低 tone 黑白的自己自處。
這首多半以弱音為主的「芭樂」名曲,要能彈出個人特色,甚至達到月明風清的境界,相當地困難。Richter 的自言自語,與Gieseking 的孤高無色,堪稱兩個非法系的「慢的典範」。
許多其他人的月光,印照在輔有燈火的明麗湖面之上。但在墨黑暗徑中走過的你,一定可以體會明暗對差下的月光有多麼動人,多麼廣闊無邊。
巧妙的pedal控制與稍稍拖拍的rubato?
回覆刪除這跟我腦中的Richter資料庫不符
真想聽聽看這個重度憂鬱加自我接受的版本
C. Arrau的版本更慢達6:48秒...
回覆刪除To Hubert:
回覆刪除Orfeo 與 Doremi 現在都有國內代理, 不妨先找一個版來聽聽。
有趣的另一點是, 相隔17年,Suite Bergamasque的兩版的速度設定並沒差太多。
To van:
Arrau的Last recording版月光不在身邊, 不過應該是最慢的版吧。應該有機會來比較一下兩人慢的巧妙不同處。
又再次地露餡讓自己的不足
回覆刪除昭然若聽到的
Mingus君
您好
剛剛 甫拜讀完大作關於BB King的[現場]
進而拜讀此文當時
自作聰明地如是想著是Roger Waters吧
那是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的另一翻譯吧
才知道 又錯了
現在播放的是琪美博物館的德布西 只不過不知道是何人演奏之
http://211.75.95.162:8080/enjoy.asp
從昨夜 就一直在思索著不能輕易開口的理由
讚美詞 不能輕易出現如同[好音樂]
不能如此地將此一形容詞轉換成的名詞冠於
每一次的時間刻度所遇到的音樂
多謝W君此文
那些 比較嫻熟的專業領域疏雨不斷地出現
讓佚凡知道 什麼時候 可以讚嘆出[好]了
從大羅君處連結而至
佚凡將W君此地的網址連結於自家的部落格[我們繼續開始]
不知可否?
若有打擾 還請告知
願 美好
佚凡
的確, 對Richter月光的reading之靈感是來自Pink Floyd的大作。
回覆刪除要將我的blog 加入你的連結? 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