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冬夜靈光:Poulenc 彈 Satie
Satie 在音樂史上的位子,十分有趣,既前進(progressive) 也後退(regressive)。古典界的評價普遍不高,談到現代法國樂派,大家還是偏好Debussy, Ravel, Saint-Saen 等較有份量,也寫些協奏曲、前奏曲、奏鳴曲等等較「傳統及嚴肅」一點的作曲家。但是,這位自由不羈的avant-gardist ,對複合藝術、爵士樂、前衛實驗劇場,「電梯/沙發音樂」等越界(cross-over) 的搞怪影響,卻極為深遠。
說到他的鋼琴曲,我們通常想到的是Aldo Ciccolini 雅緻的全集,Michel Legrand的爵士即興味,De Leeuw第二度錄音的「比慢更慢」的龜速。這張由英國廠牌 Cherry Red 出版的CD,是五零年代初期的錄音。裡面一半是作曲家朋友Poulenc彈的Satie,還有另一半是Poulenc 自己彈自己的作品。
Poulenc 版的特色,是將Satie 將New Age 式的風塵味之中拯救出來:不感傷孱弱,不像背景音樂,也沒有Cage 與 Frank Zappa的怪異混雜風。節奏的掌握精準,旋律線像是浮載水波上的昂首天鵝,明亮真摯。不刻意搞神秘,如天上的繁星,閃著慧詰不滅的輝光。
此曲此風,非常適合一個人soul-searching 的聖誕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第一次買的版本就是De Leeuw 的
回覆刪除看到中文側標說他的速度非常的慢 不以為意
買回家聽了 Gymnopedie 差點沒吐血
慢到離譜 整個不對味
於是一向對比較版本沒興趣的我
被逼迫再買 Ciccolini 的版本
總算是跟我印象中的速度比較接近
De Leeuw 的版, 過度沉溺。慢, 絕不等於浪漫。
回覆刪除這是之所以同時代的Poulenc, 有如暮鼓晨鐘般, 讓人醒來看到Satie的真貌。
祝聖誕快樂及有更豐盛的2008年﹗
回覆刪除也祝各位有各愉快的假期....
回覆刪除BTW,我喜歡高橋悠治在Denon彈的三CD版本.
I'm currently out of town, for a business trip.
回覆刪除Have a prosperous 2008,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