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匈牙利小提琴家Martzy ,在1964年與Wand/Stuttgart Radio留下的最後一次Brahms concerto 的錄音(Memories MR2003)。該如何形容呢? 與其採用已經氾濫成災的陰性語彙,更抽象或圖象式的「海面炫目的洙沫」,或更能點到本版的神䯝。
不是每位提琴家,都要像Neveu 那樣拼命地藍焰燃燒,或是Oistrach 厚實的雍然大度。Martzy 的Szigetian approach,以高揚詠頌的持續進行式旋律,直攻音樂,不為甜美妥協。聽慢板裏,獨奏樂句絲毫無間斷,連空白都變為acoustic design的一部份,她將整個樂章唱成一大幅organic 的歌。
Martzy 在高把位的獨特「美聲」與 searing intensity,將我帶回今年夏天的南部海邊。與妻子小子,觀看金黃潮汐的那個下午。下次考慮要把I-pod 帶去,讓它成為「只是近黃昏」的場景之基底。
(Memories CD 版一時找不到封面,上圖為美國版Green Hill的LP,應該是洛陽紙貴碰不得。)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Martzy的lp唱片現在都天價囉,洛陽紙貴
回覆刪除這正是除了要養妻小之外, 沒辦法走黑膠回頭路的一大原因哪。
回覆刪除網路在這方面真是種"邪惡的存在", 有了網路拍賣, 某些物品的交換價值"行情"全球化地爆增。而且還會不斷被炒作上揚, 越來越買不起。
yeah, Martzy should be ranked amongst the very best violin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She has been underrated by the critics.
回覆刪除Cannot agree more. Underrated for sure, but over-priced (especially the vinyl)!!
回覆刪除haha, yeah, can't agree more. Especilly after watched for several bids on eBa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