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Mingus的音響亂壇(之一)


Mingus 打算搞個音響亂壇,隨興聊聊音響諸多事。

今天先從「音量」這件事聊起,Stereo Sound 的菅野一再強調這個點,以下是我的淺見。

在軟硬體,,很多發燒友花了無數的金錢與精力去調整。但在「user 自己」的音樂素養與功力,卻停留在玩機器、玩軟體,而沒想過自己可能是整套「系統」當中,最弱、最亟需整治的一環。

如何作「音量控制」,即是其中的一大要事。認真的音樂迷,都需要這方面的 training。音量,絕不只是「大小聲」而已,而是找出一套系統+某張唱片的排列組合下,可以瀕臨最佳音樂訊息的值與量的那個點。

粗淺來說,每張唱片都有最佳的兩個音量。

其一,最能聽到每張片足夠音樂本質的最低音量。其二,在需要的範圍內,最可以直接讓聲波震撼你的身體,但不會崩解失真的最大音量。這些標準,可因每張唱片的音樂類型、演奏者、錄音本身的特質,產生的細微差異。

Pollini 與 Gould 與Haskil 的音量絕對不一樣。Bluenote, Verve, Columbia, Mercury,各自有最適合的音量。Richter的現場,Melodia, DG, EMI, 蘇聯錄音、海盜版,Schubert, Schumann, Shostakovich,都必須經過「音量控制」這關的訓練,方能觀照其藝術的廣博縱深。

當然,這一切調整,都有主觀的部份,也要透過不斷的嚐試,cultivate 自己的聽覺與音樂意識,不斷訓練user 對每種音響特質的敏感度。這樣一來,你的軟硬體都可以得到最大的「物盡其用」。

如果你是真正龜毛至極的音響音樂完美主義者,請勿省略掉這個重要的「克己」環節。

4 則留言:

  1. M老師,你的手機停機了嗎?怎麼是暫停使用的狀態?找不到你啊~

    回覆刪除
  2. 講的真好!
    許多人都還停留在玩音響賣弄音樂的階段
    但畢竟音樂素養與功力卻是花時間最多的地方
    我還在努力
    希望多些這類文章拋磚引玉

    回覆刪除
  3. Sorry, Lapi, 手機遭竊, 重新設定好後, 會跟你連絡!

    納悶的是, 為何有人要偷0元手機?

    回覆刪除
  4. JR 兄, 當初會投入blog這個天地, 是要記錄自己的音樂與生活, 也是為了鬆動一個充滿迷思的圈子。

    期待你的分享, 一起拋磚引玉, 共勉之。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