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唱片、朋友,都和某些時空與作為happenings 的故事切割不開,具有個人的歷史意義。
我的第二張古典CD,是這張Reference 版的Lippati。 第一部省吃儉用來的Sony 唱機,就在那三坪左右的舊宿舍裏,天天唱著Bach, Scarlatti, Mozart 的琴音。
當時的破音響,無法重現 Richter 在Beethoven 或Schumann 協奏曲的豪氣干雲。播起mono的錄音,倒有種古樸的味道,尤其Lippati,更變是自己年輕時的傷痕、惆悵、狂喜的原聲帶。
那時候的Bach, Milstein的封面是橘色, Fournier是茶色,Gould的平均律是三張就收齊的Columbia CD 黑色封底....
那是一個覺得自己只需要三張cd,就可以去流浪的時代。那是屬於不將唱片當聖品,張張cd 卻能一聽再聽,甘之如飴的行道者階段。
2006年11月18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第一張CD,不可免俗,是佛特萬格勒的拜魯特第九現場演出。Lipatti那五張EMI套裝,則是買的第一份套裝CD,在手上CD還屬個位數時買下的。
回覆刪除佛特萬格勒的拜魯特第九現場, 我還記得是在辛亥路的"經典"買的, 心想終於可以遠離寶聲的磨壞卡帶, 又可隨意聽幾百次的Scherzo....
回覆刪除我的第一張CD是Karajan金光閃閃版貝多芬第九.這些年來CD來來去去,這張CD總是珍而重之的留著,當作年輕的一個紀念吧...
回覆刪除我的第一張Karajan金光閃閃版CD是他指揮的西貝流士和葛利格,original bit早期的作品, 有新鮮的色彩和寬闊音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