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一下,這篇寫完就滿一百篇了,許一些心願吧:
1. Abbado 長命百歲,多留下一些Mahler, Bruckner,甚至怪胎的Schumman, Prokofiev 與現代作曲家系列。跟Pollini 再度攜手,灌錄一堆默契一流的協奏曲。我認為,Abbado 絕對是柏林愛樂指揮中「最後一位」人文素養與音樂技藝幾近全面的Renaissance man。
2. 台灣又多生一點新的代理商,把一些好的,經典的, re-issues 都引進來。最重要的是,優質的實體唱片行不要就此一蹶不振、凋零盡謝。喜歡在唱片行遊蕩者,還是希望有這些「第二個家」的存在。雖說以目前一大票唱片行的經營者心態,工作人員素質、訓練、以及定進來的貨件而言,這件事還挺悲觀的。
3. 多賺一點錢, 來支持每個月的敗家預算。
2006年9月8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像許多在東德體制活躍的音樂家一樣,Kurt Sanderling (1912--), 是一位被主流樂界所低估的德國猶太裔指揮家。 他的音樂事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是自1936 年起為躲避納粹迫害,流亡至俄國,...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
本來想把副標題定為「從陳綺貞談起」。話說前幾天前,在餐廳吃飯時,PR系統傳來陳綺貞的歌,心中不覺升起一股厭惡感。之前就對她的歌聲與音樂十分感冒,只是一直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我無意得罪她的粉絲,只是要藉此機會來...
恭禧百大。
回覆刪除謝了, 黃兄, 我一直希望在我零碎的時間中, 可以寫下像你寫過的長篇論述。
回覆刪除不過目前的, 好像都是一些殘篇段簡。
有機會, 很想體驗Admonitor Preference演奏Gergiev/LSO的普羅高菲夫全集。
呵呵,版主的前兩個心願與我不謀而合
回覆刪除不過Abbado好像得了癌症不是嗎?
回覆刪除他錄的Mahler加起來已經到二套以上了。
倒是Bruckner,近年來似乎沒看到Abbado的新作,
我手上最新的還是Bruckner150年前後的那幾張和VPO合作的。
五號錄音好的驚人,尤其第四樂章的最後半分鐘,很多版本在管樂超級大聲下早就蓋掉的小細節都能聽的相當清楚。
還真希望他活久一點,在這個老大師逐漸淍零的時代,別像Wand,
本來我還以為他可以和BPO錄完最後一個cycle的Bruckner,
沒想到還是沒達成就先走了。
Abbado 雖然已有兩套以上馬勒, 但是最新與柏林愛樂的這一系列實在太動人了。
回覆刪除他的胃癌只讓他在精神層面更加躍升, 生命都快耗盡了, 正是面對馬勒各命題的最佳時機。
我領教過後期Bruckner的音效, 也希望這時的他能重新灌錄Bruckner no.7&9。
說到錄音的發燒程度, 他的DG Verdi序曲集, 是個奇異的發燒片, 以Verdi大師的多年經驗, 把這些作品帶上了新的境界。
推呀!
回覆刪除唱片行是我們這些樂癡的第二個家 說到我的心坎裏了 期待你介紹更多好音樂
回覆刪除感謝你的支持。
回覆刪除可惜實體唱片行的衰微只有往下走的趨勢, 能給我們這些"漂泊的
靈魂"慰藉的地方真的越來越少了。
不要說舊片,有些新片過了"架上展示期"後, 就很難找的著了。
Abbdo近年的馬勒可是我的最愛,大師近年音樂越顯人味,不過台灣欣賞的人還是不多,身為粉絲的一員,我想經典還是不會埋沒的,待更多愛樂人發覺他的價值。
回覆刪除Mikeliu兄, 一陣子沒來坐了!
回覆刪除Abbado近年的馬勒還缺1, 5, 8 號, 而這幾首都是我極度希望他重錄的。
事實上, 對他與柏林最後一套Beethoven全集, 完全沒被重視, 我也頗為他抱屈。或許, 這次的演出算不上絕對的經典, 但有很集中的vision與「心與浮雲閑」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