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德Berlin Staatskapelle出身的Suske Quartet,在70至80年代的Beethoven 全集裏,還一併收了早期的三重奏。
以台灣的超低價版的定價,很有本錢與市面各新舊名盤一爭高下。他們的ensemble work,異常地堅若槃石,線條是細了一點,不過對Beethoven 來說,少點贅肉,緊實的聲部對話就能活靈活現。
此全集最主要的特點是,這四把樂器,好像是由一個人的mastermind 發出一般,單向意志力所貫穿的音色也相當純淨漂亮。
最近收了不少不同年代時期錄製的Beethoven complete quartets,有50 年代的Budapest、90年代的Takacs。比起前兩者的溫文儒雅及迷濛幻想風,這個Suske全集兼有戲劇張力又自然不做作的魅力。
如果你還意猶未盡的話,Berlin Classics 廠還有同樣由Karl Suske 帶領的Mozart Quartets, Trios, violin sonatas 可讓你繼續流連忘返。要求孤高一點的話,Karl Suske 的Bach 無伴奏,可更私密地陪你獨釣寒江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這段來自1872年版的布魯克納第二 Adagio,約早了馬勒第九慢板 40 年。情緒強度不次於馬九,語彙上卻大腳踢開了Brahms,也比馬勒更接近當代音樂所常用的休止、音塊書寫。 這是所有 Bruckner 交響曲中,淡白卻最銘感五內的慢板。Feierlich, etwas...
-
你的德奧作曲家CD,佔了你的收藏的七八成以上? 你喜歡樂評裏,襂入崇高、精準、深度、孤獨、主義、結構性、精神性等字眼? 你瘋狂收集柏林、維也納、德勒斯登、萊比錫等樂團的"德奧之聲...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