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買了Doremi 廠牌的Oistrakh和Oborin 的Beethoven Sonatas全集(3CDs), 剛開始聽時有點納悶:跟Phillips 那套全集,真是完全不同的錄音嗎?
兩套都是1962 年 Paris 的Salle Pleyel 錄的....分鐘數也沒過大的出入。Doremi 的這套,在曲末是附上了掌聲。後來我直接email 問Doremi,他們保證這套是同年的「現場錄音」,不是Phillips 的錄音室作品,有興趣的大大可放心收入。
音質雖不是像Phillips那麼發燒,但也是還不錯的mono,比起他們其他一些不齊的糟糕錄音,可算是中上了! 但因是同年的緣故,僅是多了點自然和自發性,詮釋上沒有太大的出入。
像是 Picasso 經典名畫的素描版或 draft 版,為後來名作的藍圖 (blueprint) 一樣,這些出入的細節,還是有考據上的價值,在此推薦給 hard-core 大衛迷。
20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發燒友請注意! 慕特的地雷片(台版!)
可怕的地雷片(台版)又來了!
Mutter 前兩彈的Mozart 協奏曲和三重奏都還是歐洲版。這次夾著來台公演的聲勢,硬是先推出了奏鳴曲4CD套裝的所謂「特價版」,其實就是發燒友口中的地雷台壓版。這套CD硬殼背面左下角,明顯寫著Made in Taiwan,CD背面也是。重點來啦:Mutter 「來台公演」,台壓版「先撈一票」。
台版與美版(或歐版)到底有何不同呢?以我個人的經驗,台灣發燒友人手一張的Eagles "Hell Freezes Over",個人覺得沒太多人真正聽過這張的實力,我甚至強烈懷疑一些吹捧此片的音響雜誌編輯也只聽過台版。在美國時,與一個發燒高手,將台版和美版AB test 一比,一分鐘內就決定把我的台版cd 二手作掉!
愛慕慕特的樂友最好等進口版,不要用不合宜的價錢買"台裝車",保護自己的消費權利!
2006. 8. 22 補記:
約兩個禮拜前,有別於台壓版硬盒裝的紙盒裝「限量進口版」已由環球發行,價格沒有太大不同。挑剔的大大們,請特別注意盯著 cd 殼後面標示的Made in EU。
Mutter 前兩彈的Mozart 協奏曲和三重奏都還是歐洲版。這次夾著來台公演的聲勢,硬是先推出了奏鳴曲4CD套裝的所謂「特價版」,其實就是發燒友口中的地雷台壓版。這套CD硬殼背面左下角,明顯寫著Made in Taiwan,CD背面也是。重點來啦:Mutter 「來台公演」,台壓版「先撈一票」。
台版與美版(或歐版)到底有何不同呢?以我個人的經驗,台灣發燒友人手一張的Eagles "Hell Freezes Over",個人覺得沒太多人真正聽過這張的實力,我甚至強烈懷疑一些吹捧此片的音響雜誌編輯也只聽過台版。在美國時,與一個發燒高手,將台版和美版AB test 一比,一分鐘內就決定把我的台版cd 二手作掉!
愛慕慕特的樂友最好等進口版,不要用不合宜的價錢買"台裝車",保護自己的消費權利!
2006. 8. 22 補記:
約兩個禮拜前,有別於台壓版硬盒裝的紙盒裝「限量進口版」已由環球發行,價格沒有太大不同。挑剔的大大們,請特別注意盯著 cd 殼後面標示的Made in EU。
2006年6月10日 星期六
Ashkenazy 的巴哈平均律
Ashkenazy 首度挑戰的巴哈平均律,不像Gould強調對位, 聲部的獨立, 創意的奇巧; 沒有Fischer 的專注力與道以忘技, 沒有Barenboim 後期Beethoven的張力與厚重。
"真誠"與"自我對話"可說是這個演奏的關鍵字。
他是從俄式浪漫鋼琴學派傳統語言來重寫Bach, 這是極度pianistic, 輕巧清新的, 舒曼式的, 帶點憂鬱的, 沒有強烈本質主義的, 沒有精神包袱的巴哈。
這樣算是Bach 應有的新的面貌形象嗎? 你說呢?
我只覺得, Ashkenazy "沒有傳統'的Bach, 比起他的蕭邦更是無法仿效(哈, 或許也無人有興趣仿效) 的 one-of-a-kind 的自練成師的獨門之聲。
P.S. 請用中頻純淨, 不招搖花俏的音響來欣賞服用。
"真誠"與"自我對話"可說是這個演奏的關鍵字。
他是從俄式浪漫鋼琴學派傳統語言來重寫Bach, 這是極度pianistic, 輕巧清新的, 舒曼式的, 帶點憂鬱的, 沒有強烈本質主義的, 沒有精神包袱的巴哈。
這樣算是Bach 應有的新的面貌形象嗎? 你說呢?
我只覺得, Ashkenazy "沒有傳統'的Bach, 比起他的蕭邦更是無法仿效(哈, 或許也無人有興趣仿效) 的 one-of-a-kind 的自練成師的獨門之聲。
P.S. 請用中頻純淨, 不招搖花俏的音響來欣賞服用。
2006年6月4日 星期日
Lazar Berman 現場小全集
在解說裏,Lazar Berman 自嘲說:「我在鋼琴大賽裏都會彈錯音,所以總是得第三名。」
雖然他的曲目本來就不算寬廣,Berman在這套Brilliant Classics 出的現場小全集裏,硬是多了些之前 cd 沒出過的曲子,如Beethoven月光和熱情、Schubert, Liszt, Scriabin 奏鳴曲,甚至一些莫札特, 海頓, 及巴洛克的小品等。
這套錄音的成就,是否讓他得以擠入大師之林呢? 我只能說,當曲子對盤,他又聖靈充滿(inspired)時,這位超技家的確有驚人的技法和表現力。如Prokofiev 的觸技曲和Romeo and Juliet 的離別場景,柴可夫斯基的悲愴第三樂章改編曲,Rachmaninov no. 3 (不收在此套錄音中), Berman 這些曲子的詮釋中有雄辯、有激昂、有深情,也有大部宏觀的結構感。
負面來看,如Liszt 的第一號協奏曲,Beethoven 的月光,Prokofiev 的第八號奏鳴曲等等,就帶著些沉悶、underpowerd 與perfuntory 的氣息。
然而,25 歲錄的Liszt 奏鳴曲,也已經有自己的分句語法和一家之言。與上述Tchaikovsky 同屬1950 年二十歲錄音的蕭邦練習曲的六首選曲錄音,則是意氣風發,有與Volodos 同等的英氣迫人之彈指神功,尤其是op25之11,是內斂外爍兼具的狂風暴雨。
我與Berman 的距離還太近,還無法蓋棺論定他這位相當temperamental 的藝術家的位階。先回去複習他的Brahms 第一號和Rachmaninov 第三號協奏曲再說吧!
雖然他的曲目本來就不算寬廣,Berman在這套Brilliant Classics 出的現場小全集裏,硬是多了些之前 cd 沒出過的曲子,如Beethoven月光和熱情、Schubert, Liszt, Scriabin 奏鳴曲,甚至一些莫札特, 海頓, 及巴洛克的小品等。
這套錄音的成就,是否讓他得以擠入大師之林呢? 我只能說,當曲子對盤,他又聖靈充滿(inspired)時,這位超技家的確有驚人的技法和表現力。如Prokofiev 的觸技曲和Romeo and Juliet 的離別場景,柴可夫斯基的悲愴第三樂章改編曲,Rachmaninov no. 3 (不收在此套錄音中), Berman 這些曲子的詮釋中有雄辯、有激昂、有深情,也有大部宏觀的結構感。
負面來看,如Liszt 的第一號協奏曲,Beethoven 的月光,Prokofiev 的第八號奏鳴曲等等,就帶著些沉悶、underpowerd 與perfuntory 的氣息。
然而,25 歲錄的Liszt 奏鳴曲,也已經有自己的分句語法和一家之言。與上述Tchaikovsky 同屬1950 年二十歲錄音的蕭邦練習曲的六首選曲錄音,則是意氣風發,有與Volodos 同等的英氣迫人之彈指神功,尤其是op25之11,是內斂外爍兼具的狂風暴雨。
我與Berman 的距離還太近,還無法蓋棺論定他這位相當temperamental 的藝術家的位階。先回去複習他的Brahms 第一號和Rachmaninov 第三號協奏曲再說吧!
訂閱:
文章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