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圍在演奏者旁邊或近處的concert 還算常見,尤其是室內樂或獨奏會。
幾年前,在芝加哥,一場Perlman/Barenboim/Ma 的三重奏也這麼作,對演奏者或觀眾都稀鬆平常,不以為意。
圖中是Chicago Symphony 的音樂廳,舞台正後方的空間。沒有合唱作品演出時,是開放給觀眾購票的。有一次聽小澤征爾指揮馬勒第九的時候,我就是坐在那裡。
聽感上當然是奇怪異常的,弦樂在最後方遠處,銅管打擊樂卻迎面直撲來。好處是,因為你就在樂手的上方很近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平常看不清楚的銅管打擊樂的細膩之處,還有指揮與樂手互動的秘密歷歷在目,以及樂手們是如何投入、如何approach曲子等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可是我個人非常不喜歡 Terrace 的座位,那裡的平衡很奇怪。弦樂聽起來好像在對街,長號小號倒還罷了,法國號真的就是撲面而來。
回覆刪除你所說的Terrace 是芝加哥的嗎?
回覆刪除如果是的話, 那或許我們曾有一面之緣也說不定。
對,音樂廳裡亞洲人並不多,或許我們曾經見過。:)
回覆刪除不過我現在都改坐到 Gallery 去,便宜而且音響還過得去。
真羨慕你啊, 現在可能很難再到Chicago 聽concert了, 我尤其懷念Boulez/CSO的音樂會, 和星期天下午的鋼琴獨奏會。
回覆刪除我也喜歡 Boulez 的音樂會,不過這兩年更喜歡 Barenboim 的莫札特、馬勒、布魯克納-都很精采。
回覆刪除臺灣有很多美妙的食物啊,而且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