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 Reference Brahms/Sibelius不但是我的第一張努娃,更是我的第一張CD。
在第一代Sony CD唱機上,在苦悶的軍旅歲月的漫漫長夜,在披星戴月、徹夜奔馳在北美漫無邊際的公路上,與不同的人,在廻異的時空下,努娃的琴音都劃下過深深的刻痕。
Neveu 演奏的關鍵字,是 heated concentration (火熱的專注力)。但我不同意一般樂評所著墨的早逝英才形象,現場的努娃不全是浴火的鳳凰,或絲方盡的春蠶。我們所看到的"天才"藝術面貌,是建立在她對自我的要求與密集扎實的練琴之上。
Tahra的三張Hommage CD裏,的Brahms concerto (Desormiere/ORTF Orchestra)的現場,展現的不是酒神氣質,而是古典主義和款款柔情的弔詭結合。第一樂章裝飾奏及慢板的部分,收放自若,不強說愁,且充滿張力,牽動著聽者的心弦到最後一刻。第三樂章亦是揮灑自由,coda 的部分,則是力守著俐落的匈牙利的節奏。
Never say Neveu.....it brings back too much nostalgic feelings。
別說努娃...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非常同意您的觀點
回覆刪除個人覺得Neveu的音樂 除去那一層悲劇性的面紗
音樂家特有的纖細敏銳情感再加上自我要求與密集扎實的練琴
才是他真正的面貌
蕭頌的詩曲及西貝留士都很明顯可以看出這些特質
閣下聽音樂的品味既多且豐 肯定是資深樂迷 了不起
檢視一下自己的CD架 購買時的情境以及聆聽當時感受 一一浮現
這也是聽音樂的樂趣與苦處
謝謝"也是資深樂迷"的你的回應!
回覆刪除我想,跳脫傳奇式傳記的形象,
直接面對唱片中音樂家與樂曲的原貌是比較不偷懶的做法。
"天才"只是個摸不著,看不到的空泛字眼。
當我們把她的Sibelius直入唱盤時,
那驚人的專注力是不'美'的, 也無須她的生平來註解!
個人還認為,應該打破Neveu的現場一定好過錄音室作品的迷思...
即使只有錄音室作品傳世,她具表現力與熱力的演奏仍會是錄音史上的傳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