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老後


回聽 Schumann a 小調協奏曲這首年輪之歌,唱片是 Kempff 78 歲時,合演的是 Kubelik 和我最喜歡的巴伐利亞廣播樂團,時間是1973 年冬天。

是啊,老態歸老態,一字一劇,Kempff 的醍醐味,讓人玩味不已。表象世界的後院,景深縱行,清楚見於所有慢下來的樂段,如第一樂章最後的裝飾奏,間奏慢板情長的宣續,和最後樂章中段。(Kempff 晚年的舒曼獨奏曲,如在同一年、十個月前錄下的《兒時情景》,將同樣的 Schumann 幽靜後院感,發揮到極致。)

Kubelik 的伴奏能力,少人留意,其實跟 Abbado 有異曲同工之處,「對獨奏者的尊重+ 樂團自我表現」之間的平衡,絕妙。

第三樂章,配合Kempff 的慢速設定中, 張力並不鬆弛,中段樂團該奮起的部份,甚至提拉激發了獨奏長者一把,實歸 Kubelik 的獨門一技。接下來 Kempff 仍以不急不徐的「定力沉穩和羅曼味」 (其人其藝相伴的兩個關鍵字),扳回數成和自己的主導權。光是聽這一個樂章「王見王」的拉扯競合,就值回陪伴的時光。

通常,這樣的速度已經破壞了原曲指示的節奏感,老後的 Kempff 卻能化腐朽為神奇:「不能跳舞,就將行走作詩吧」。這般的隨遇而安,不只是屬於老年的應世哲學,而是一輩子要學習的重大課題。

也算自己歸老的證據,過去常覺得慢與模糊詩意的 Kempff 舒曼,突然長出了厚實的繭。字句珠磯的獨特說話法,此刻,深深銘刻於心。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