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Fearful symmetry

Mozart g-minor K.550 這首交響曲,必須要導引出一種神經質的強度電流,當它的刺激通過你的身體時,只有任它翻箱倒櫃挖出最隱藏角落的記憶。

還要有,以萬物為芻狗的「無常無情」。

奇異的是,另一極,也就是這首曲子的元素積木,卻是建築式的,短動機接合成詩律般的對稱長句。這是最完美的莫札特弔詭,也是 Beethoven 的原型始點之一。

K. 550 的慢板,是古典主義小調哲學裏 repose 的颱風眼,必須有寧靜中的肅殺陰影。所有的樂章,要各有表情,卻來自同一丈絲絹。

一直都比較喜歡 Eric Kleiber 老爸,勝過兒子。許多樂評口中小 Kleiber 的電力,我只有在他父親的錄音中感受得到,如 Beethoven 三號、五號。Eric Kleiber 與倫敦愛樂 LPO 的 1949 版,傳達出我直覺中的 g minor 面貌。迅捷但不急躁,那統一的脈動,不傾向 fear 與 symmetry 的兩端,而是毅然地生根在兩者分水嶺的精確位置。

如果在放空的荒島,這首曲子是突兀的。但是這一刻,我的身體綻開了無數的洞,思索著、並享受著它的 fearful symmetry。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菸草與燒酎

知道鈴木常吉的來台演唱會,是在最後一場開演前15分鐘前。

二話不說,跳上計程車,直奔八德路上的華山1914。《深夜食堂》的那首歌之外,鈴木歐吉桑還有道不盡浮雲心事構起的一大片世界吧。

我沒有來過華山這個場地,好像是舊倉庫改建的,聽者席地而座,後頭賣著三明治,現烤甜不辣,還有 highbolu ( ハイボール) 和 Suntory 啤酒的攤子,氛圍很昭和或舊台灣,也酷似小時廟口前的露天電影場子。真他 X 地適合歐吉桑的下町走唱味。
 
( 可惜highbolu 的作法偏台式偏甜,加了檸檬切片和CC Lemon,不是傳統無味的 tonic water。忍不住另點了啤酒,他唱「思ひで」之時,口中是苦苦的「大人味」。)

 ( 另一可惜,在政治正確的新時代裏,室內完全禁煙。看不到,也聞不到煙薰飄渺。這樣的音樂裏,清新的空氣,讓人落寞、寂しい,缺靈魂的氧。)

 想像之外的,歐吉桑比起日劇曲中的聽感年紀輕了些,本來覺得是演員岸部一徳那般的聲調與年紀。與想像一致的,他應該下午五點之前就開始小酌,像我熟識的一位長輩一樣。

用再多文字,都沒法形容歐吉桑的單調低語。只有一把吉他或手風琴、一付不美又拉來扯去的老嗓。

以文字易文字,送上「ぜいご」專輯最後一首歌,鈴木桑填的詞。

 「お茶碗」

茶碗一只 筷子兩根
鍋中 有水煮蛋
晾乾衣物後 一個人 慢慢吃過
蛋白裏 有圓圓的卵黃
外頭 落葉風中飛舞
鍋中 有水煮蛋


聽歌吧,不是有體無魂的唱片,是因時地人而異的、活著ing 的現場。(只有此時,覺得Youtube 如此不可或缺。) (補充:但第二首的 link 似乎被移除了。)

第一首是「深夜食堂」主題曲《回憶》(「思ひで」)
https://youtu.be/lopUDQ2QfmM

第二首是 " Daddy Old Town" (「ダーティー・オールド・タウン」),吹豎笛的是老搭檔中尾勘二。

你的淚腺開始運動了嗎?

眼尖的你,注意到了第一曲的左下方,和第二曲的右下方的杯子嗎?這是歐吉桑最重要的音樂鍊金術道具,我覺得裏頭一定不是冰水,是啤酒或燒酎(水割り)。越喝越開嗓,抖得越豪氣啊!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德布西鋼琴曲的九個印象


受委託在網誌上寫文,這是頭一遭。聽到是德布西,沒想太久就決定答應了。

前幾天收到來自台灣愛樂協會的信息,關於他們舉辦的《德布西Debussy Touch150音樂節》,希望我用自己的觀點,來談我心中的德布西。他們非常客氣,沒有提到宣傳一事,也沒限制寫些什麼,只是期待共同推廣德布西的音樂。( 贈票的吸引,不過是錦上添花。)

對於德布西,尤其是鋼琴獨奏,有太多個人的情感與回憶線路,出差在即,來不及一一鋪陳。浮光掠影如下:

1. 時機:看書(尤其是推理小說),洗碗,胡思亂想,親密的對話。Debussy 不會像Satie 那樣「薄」到像一張音樂壁紙,不會打斷你在進行的事,卻存在感強烈,在你的進行式當中,硬是打開另一個房間,或讓你的空間感覺煥然一新。

2. 地點:沙發上,古書店,打烊前杯盤狼藉的酒館,有道斜光的教堂,比黑更黑的深林間,有壓迫感的星光幕下躺著。

3. 雪女:當兵後、出國前的小窩,曾有位名字裏有「雪」字的女室友。她長髮飄逸,有著極為自由、直覺式的靈魂,講話緩慢、夾著許多休止符,邊講邊想邊神遊的感覺。後來到巴黎深造去學美術,之後跟一位工程師結婚嫁到荷蘭。音樂不是她的最愛,頂多是刺激作畫靈感的氣氛,她喜歡聽著囈語般的音樂,如Cowboy Junkies 的"Trinity Session"。有天她希望我推薦一些曲子給她,前提是:「不要讓我連想到是古典音樂的古典音樂」。我選了當時火紅 Kocsis 彈的德布西唱片給她,她芳心大悅。之後從她房間常傳來繆思或女海妖siren 般的Debussy。

4. 可能的未來:德布西切勿加太多太濁的踏板,一團迷朦搞曖昧。一百年前的1912年,一手搭上後來練習曲的、從第一卷的「意象」(imagism) 一下躍到了「抽象」的前奏曲第二卷,更是如此,不適合添加濫用人工的綿長(duration)。感官香水味,僅是他某些作品、某些階段,甚至是演奏樣式傳統扭曲下的結果。Debussy 一腳凜然立足於反浪漫、反神秘主義的那一側。

5. 〈月光〉:最不平凡的芭樂曲,隨插即用,可倒映出截然不同的畫面。在電影Frankie and Johnny裡,Al Pacino 和 Michelle Pfeiffer 兩隻人生敗犬共度的第一個早晨,收音機傳來的神奇音樂。Richter 或是Vedernikov 的版,完全是在「這個世界」之外,各自是一場哲學陳述。

6. 富蘭索瓦:不管他彈什麼曲目,都還是富蘭索瓦,自醉自醒,帶些麻嗆的菸草味。就體質而言,比起他的 Chopin,我更喜歡他的 Debussy。(與富蘭索瓦無關也說不定,Chopin 太討喜了,有時甚至肉麻,對他的浪漫旋律、和聲與氛圍,我始終帶著一些戒心與輕視。)

7. Duo: 不要忽視了少受注目的四手連彈以及雙鋼琴曲目。早期《小組曲》童趣地讓人有些小尷尬;《白與黑》是極晚期病中的作品(1915),一次大戰後的重壓感,另一面又如黑白電影的光影交替,在此像是被喚醒的未來幽靈。

8. 武滿徹:Debussy 沒有真正的傳人,但有背上烙著他火紅手印的後輩不少,特別是另個國度的武滿徹。在文化的直感上,武滿徹是日本大和的。但在標題的境界上,針點畫寓意的精神上,非常的德布西。

9. 直接去聽音樂會吧! (聽來像是詞窮下的宣傳語,然而,要在短時間內,集中聽完一個作曲家核心作品的全集,此般壯遊(grand tour),一生會有幾次?去年Chailly 與萊比錫布商,或是今年Barenboim 與 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 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音樂會,已經是難逢的壯舉。要遇到比貝九大冷門的Debussy 鋼琴全本音樂節,更是難上加難吧。)

( 德布西的音色和聲之奇、之美、之多樣,罐頭音樂的空氣稀薄欠乏,是無法讓整個身體去感覺的。)

音樂節共有五位中壯青鋼琴家共襄盛舉,所有場次在台北、台中各有一場,方便南北二路樂友朝聖。除了鄧泰山和台灣的嚴俊傑,來自法國的Rogé , Bavouzet, Braley 佔了三位,前幾位在台灣名氣不小,但個人特別期待的,是最後一場,經常和小提琴家 Capuçon 合作的Braley,他們的Beethoven 小提琴奏鳴曲相當自由且具觀點。

詳細音樂會資訊,請見連結。《德布西 Debussy Touch150 音樂節》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