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esta Espanola: 十六十七世紀的 Flamenco 音樂 (RaumKlang RK2408) ,細數Flamenco 音樂的族譜,具活力、不古板的古騷風。
2. Rameau: Complete Works for Harpsichord (Pieter-Jan Belder, Brilliant 2008年錄音)。 雖然 Tharaud 與 Hewitt 以鋼琴大軍入侵 Rameau 鍵盤樂的版圖,有靈氣的大鍵琴,加上優異的錄音才是王道。或許只是全集的首部曲,錄音與演奏水準,都勝過此荷蘭鍵盤家的十年前起的Scarlatti 全集,讓人對他近年其他錄音(如Bach 平均律)有所期待。演奏家可能隨著歲月經驗,以及曲目差異發生quantum leap。固然往前往後的躍進,皆有可能。
3. Rameau: Pieces de clavecin en concerts (Comparone)。少了歐陸氣質、樂器古味與骨架,也失去了十八世紀的韻味, 沒有包袱、各聲部獨奏自由卻可精密沉穩的 Rameau,供自省歐陸風古樂之外的可能聲響特質。屬於可接受的極限,也是提醒自己極限為何 (how and why) 的一種存在。
您這一鍋片檔實屬古典另派
回覆刪除我得學UQ會長大人來解讀
這些唱片共通的特點
就是"不走正道"的視覺角度切入而從右側向內看
這些"右派"的另類觀感
意味著錄音內容走的也是"非正統"曲目的另類線路
或許不會嚴重到忘記how and why
不過偶爾腦筋轉一下彎,
連同眼睛跟耳朵一起轉一轉也不錯~~
轉彎, 不是 180度的 U turn, 只是微調, 心理若能跨越過去的話。 所謂非正統與正統, 正道與非正道的差距, 搞不好沒想像中的大。
回覆刪除或曰"非正統"曲目, 或曰另類線路, 事實上都沒真的太怪, 如果可以接受欣賞 Bach, Handel, Vivaldi 的朋友, 都能安心享用的。
Bach 可以跳法國舞, Rameau 有時更能愉悅地跳著哪。
正在潛水就被點名 只好浮出水面
回覆刪除對啊 聽不到音樂就用看的 第三張封面不用現成的演奏音樂之古油畫 用新穎的角度和簡單的筆觸描繪出合奏的場景 兼具古典的優雅與現代的美感
昨天買到DECCA夏伊指揮的孟德爾頌的「新發現」樂曲 吸引我的是他的「第三號」鋼協 各位有聽過嗎
不愧是視覺系的收藏家, 抓到封面藝術與音樂內在的關連, 的確, 這個版的特色在於脫離古樂基本教義, 發聲與詮釋的conventions, 直接訴求合奏的緊緻與美感。
回覆刪除衝著這首reconstructed piano concerto, 這張我也買了, 還沒機會仔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