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09年德國之旅(之三):食樂同源

broth1
各位看到這照片的「小」麵包(brötchen),可能沒特別的戒心。但如果你沒有心理準備,本能一大口咬下,輕者扭傷筋肌,重者血流齒斷。

德國的某些麵包,就是如此地硬咬攫住你的牙齒,不妥協的「硬」當中,帶綿綿不絕的後勁與麥香。

之前在美國時,許多人懷念台灣或日式麵包的鬆軟細緻,每到港式日式麵包店,就會抱回一堆熟悉味道的「溫香軟玉」。自己慢慢習慣懂得欣賞歐美「硬朗派」的麵包與bagel ,回台灣後反倒覺得,這些「鬆塌塌, 軟綿綿」的精緻化味道,缺少了扎實的口感,與某種「靈魂」。

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歐盟想要嚴格限制烘焙食品中的鹽分標準,引發德國的麵包師父的不滿,集結抵制。正是全球化、「政治正確」,與過度的一致標準化,扼殺文化特色的又一例證。

這次在德國吃的方面很習慣,早餐也常以連鎖店 Backwerk 麵包果腹,又讓我體驗到 sourdough 夠酸、小麵包夠扎實、rye bread 中略帶苦味的快感。搭最後長程火車時,買了夾著火腿與起司、厚重的大麵包當作中餐,失去戒心的我,享受到一半,冷不防扭傷了腮幫子的筋,痛了大半天。

德國的某些音樂與詮釋也是如此,毫不妥協的硬,線條筆直端正。不像法式的sensuousness,以色彩多變的音色芳香取悅感官,也不像美式的豪邁不羈。

這次在德國聽過的最糟的一場音樂會,是萊比錫音樂院學生所組成的爵士大樂團。完全沒有擋不住的搖擺快意,note-perfect 的空有精準,毫無身凍得靈魂。好的美國爵士現場,輕則要聽眾忍不住把音樂廳變成大舞池,重者可能會掀起小暴動。我在吞食萊比錫爵士,雖然猛喝著啤酒,却好像被用點滴注射鎮定劑,完全地解high。曲過三首,大口喝完啤酒,我轉身就走。

guttl
如此的音樂處理手法,遇到不同的音樂(尤其是17,18 世紀的德派古典音樂),帶出的完全是迴然不同的反應與境界。圖中這張萊比錫的古樂團 (Leipzig Bach-Collegium) 的Carus CD,演出的是18 世紀的多重樣式的室內樂,充分展現了德國麵包的實感與天然麥香,醇郁的美感與 pure serene。


不講求搔首弄姿的音色與美型的樂句又怎樣? 我就是如此堅持剛毅淡泊的美。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09年德國之旅(之二):Mendelssohn 200 年在Leipzig

mendleip
與Mendelssohn 地緣深厚的 Leipzig 這個城市,是如何來紀念作曲家的200年冥誕的?

(其一) Mendelssohn擔任過首席指揮的老樂團Gewandhaus Orchestra,聯合在地與外地的音樂家與團體,開出了全系列音樂會Mendelssohn-Festtage 2009,可惜我全無機會得以欣賞。

光是八月份的 highlights 就包括有,開場的8月21號,為老大師 Masur 領導自家軍演奏Reformation 交響曲,搭上Labeques 姐妹演出雙鋼琴協奏曲。 23號是Paul McCreesh 帶領 Kammerorchester Basel ,演出C 大調弦樂交響曲,與Carmignola 合演d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23 號晚上,是Beaux Arts Trios 所演奏的兩首piano trios。25號,當紅藝術歌曲女高音 Ruth Ziesak 與伴奏Gerold Huber ,端出罕見的全場孟氏藝術歌曲集。28號,有首席指揮Chailly 演出的 Italien 交響曲(Breitkopf & Hartel 新版),搭配Pollini 演出 Beethoven的G major 協奏曲。29號,則為Hebriden 序曲(倫敦版) 與第一號鋼協 (Chailly 遇上鋼琴新秀Saleem Ashkar)。30 號,有 Emerson Quartet 與 Mosaiques Quartet 的兩場四重奏音樂會(Mendelssohn Hall),Mikako Amamoto 與 Mi Na Park 演出 Italien 交響曲與e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四手連彈版(在孟德爾頌之屋)。

九月份的重頭戲,是 Masur 的神劇 Elias (希望日後會發行唱片及DVD),Pinnock 指揮的「禮讚之詩」交響曲/清唱劇,RIAS Chamber Choir 的合唱曲等。

姑且不論詮釋是否全然理想,能一次集中現場聽到只能在唱片中品嚐的 Mendelssohn 作品,真是幸福的一件事。

elias
(其二) 聖湯瑪斯合唱團,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見證自身數百年歷史傳承的機會。現任樂師長 Georg Christoph Biller 與管風琴首席Ullrich Bohme 在自家大本營陸續推出音樂會,來禮讚這位在此教堂中擔任作曲家、管風琴家、指揮,、及音樂教育者等多重身份的Mendelssohn,這位音樂巨人留下的深足影響,僅次於J.S. Bach。他們將推出包含經文歌與六首Anthems,以及管風琴作品的一系列音樂會。也端請到萊比錫在地的 amici musicae 這個小編制管絃與合唱團體,於九月中在聖湯瑪斯教堂中,隆重搬出 Elias 與音樂廳的 Masur 拼場 (請見圖中掛在教堂外的大型宣傳布幕)。

關於最近 Mendelssohn的管風琴作品,在德國 (尤其是Leipzig 與 Dresden兩地)的地位與板塊移動,或於音樂會報導中再敘。

amaco
(其三) 唱片方面,位於St. Nicholai 教堂旁側的古典爵士專門唱片行"Opus 61",是「來自萊比錫的音樂」唱片的重要據點,也是在 Leipzig、除了德國大型連鎖賣場Saturn 之外的逛唱片之旅的少數選擇。

店內櫥窗內與二樓古典部,都擺著量少質精的CD唱片與 promo 文宣,除了Carus 這個廠所發的十餘張聖樂/合唱作品系列之外,也收齊了 Querstand 這個怪廠所發的十張Mendelssohn 紀念特輯。樓上的 Mendelssohn 專屬角落,也有一些Berlin Classics 與Capriccio 的舊片,Roberto Prosseda 的兩片無言歌及罕見鋼琴曲集(Decca 義大利廠)等等。

此外,在此我也第一次看到,萊比錫聖湯瑪斯合唱團出身的「輕古典」五人男聲團體 Amarcord 的CD(Raum Klang)。可親專業的店員小姐,稍微解釋一下此團的淵源與風格後,直接拆下最新專輯 Rastlose Liebe (主題為 Leipzig connection 的浪漫人聲曲目,Mendelssohn與Schumann為其中主角) 的包裝,請我到前頭的試聽機器,以耳機試聽。該團輕盈、五人一體,並不像一般跨界油腔滑調的合唱功力,與CD精緻的開頁設計,及對城市音樂歷史的剪影質感,令人本來想包下幾張。可惜後來因立即還要趕場 St. Nicholai 的音樂會,遂與其失之交臂,看看能不能網購吧!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09年德國之旅(之一):Dresden的夕暮

kreuz
Dresden的夜幕低垂,正值好好靜靜體會此城市之美的時刻。 染上紫橘色的skyline,也隨著路面的起伏,躍動了起來。

仲夏的晚風徐徐,這個城的執傲,讓人錯亂地想到 Kegel 與萊比錫廣播樂團的 Brahms 一號的第四樂章(ODE Classics, 廢盤),法國號幽幽的入場,以及始終堅持自己姿態與pace 的韌性。

由於生命裏可預期及不可預期的諸多轉變,這次的德國行程,感受良多且紊亂,不是記憶卡中的大量影像可以道盡的。

二戰時戰火中被炸毀,數年前新落成的聖母大教堂 (Frauenkirche),有著完美的「浴火重生」傳奇故事,搶走了較為老舊的聖十字大教堂 (Kreuzkirche) 不少光彩。這一點,從遊客,紀念品與明信片的數量比例上,可以清楚地領略到。另一編得故事再如何傳奇,一踏入Kreuzkirche 當中,泉湧出的歷史感,古灰的、沉穆孤高的氣度,更令人動容,令人感覺是歷史之壁的一部分。

遊客稀少,星期天的傍晚,坐在後排的老舊長椅好一陣子。雖然,即將錯過了晚禱( Vesper),我只想靜靜將自己放逐於時間長河的不動點。

音樂,有時一點都不重要。Kreuzkirche 的沈靜,直傳於心。

且以此為引子。有關 Leipzig 與Dresden的種種發想,音樂與非音樂的博物館之紀行,以及 organ、合唱團、與不同大教堂組合下的共生patterns 的震撼,值得在此地留下些雪泥鴻爪。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