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太知道該如何來寫這部歌劇。它出現在人生中不同階段,對我說了不同的話。
記得大學時,曾把Pavarotti/Freni/Karajan的卡帶聽壞。記得Callas 的Mimi,讓人驚訝少女在每一幕的轉變。記得在芝加哥 Lyric Opera 第一次看到全本歌劇時,visceral 實感五內多重感官興奮,特別是Latin Quarter的耶誕豪華場景,以及劇裡夜裡的雪景。方走出劇院後,一樣連貫的真實。開車回程時,襯著雪霽夜色的,就是這個從CD 隨身聽唱出的 1951 年Tebaldi mono 版。
La Bohème的諸多錄音詮釋各有擁護者。Karajan 的Decca版,應是本地樂迷最熟的安全選擇。另外還有有血有肉的 Callas/Serafin版,直接受教於作曲家的 de los Angelos/Bijorling/Beecham版,一直到最近夫妻檔的Alagna/Gheorghiu/Chailly 版,唱片情侶檔的Villazon/Netrebko/de Billy 版等。
我自己的私房菜就屬這一版了。Tebbaldi 雖在八年後,又留下一套stereo的錄音,但此處 Erede明快鮮明的伴奏,較為真誠。等頭身的Rudolfo (活生溫暖的Prandelli, 相對於stereo版中Bergonzi 的貴氣) ,Tebaldi 咪咪純淨的音色,不過度雕琢樂句的戲劇感,相當可親地,對我說著屬於青春的種種:青澀、無懼、痛楚、狂喜。
你/妳的青春的見證,又是什麼?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回覆刪除我的青春好像都是在山林間度過的,不過後來發現,那些體驗在德國歌曲的詮釋上倒是相當有用。
原來如此...德國歌曲有許多是以山林為背景的啊。
回覆刪除有時間也請寫些文, 來聊聊你如何從其中得到詮釋某些曲子的養分。
你好,剛好路過
回覆刪除我的運氣很好,家裡長輩收了一張Freni年輕時候的影像版本
我覺得比起他和Pavarotti合作時,更適合詮釋女主角
很難得的一期一會
何時, 會不會, 在最美, 最青春的時期遇見誰, 真的不在人的掌握之中啊。
回覆刪除此事古難全矣...
上周看了一場La Bohème,心中沒有激起太多漣漪。
回覆刪除我最愛的三首浦契尼
1.從未見過這麼美的女人,我想告訴她我愛她(曼儂蕾絲考)
2.德蕾塔的夢(燕子)
3.我的名字叫咪咪(波希米亞人)
很個人的理由,很動聽的情歌。
Puccini 較為melodramatic的樂風, 並不屬於隨時都可聽的音樂, Verdi 對我而言較有魅力。
回覆刪除只不過, La Bohème 載有許多記憶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