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丸電器古典爵士館的頂樓,是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擺了一整牆的new releases,還有不賴的Denon CD座,供愛樂者試聽到飽。一個下午,我在那舒服的座椅上混了許久,聽過其中一張cd後,很慶幸自己之前沒衝動去買。那張唱片就是今天的主角,Biondi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前三闕。
必須承認自己從Opus 111時期開始,就是Biondi/Europa Galante的大粉絲,我迫不及待直接跳到鍾愛的G大調,一聽之下,下巴差點沒掉下來。不要說和Oistrach, 或Grumiaux這一輩的大師比了,連跟Monica Huggett或Simon Standage這些「舊古樂盤」相較,都顯異端。這是十分Tartini 或Locatelli的義式巴洛克concerto grosso風,不僅樂團與獨奏「過於」融合一體,也少了Gould所說的古典主義以降協奏曲所包含的"sportive element"--即獨奏與樂團意志的對抗與作戰。在Oistrach弓下天堂般的慢板,在Biondi 的眺望下只是田園風的牧歌意味,或一場午寐,"away for awhile"。
我還是在好幾個月後乖乖收了這張片子,想讓自己的耳朵被這種風格run-in一番。不知是否跟在役的音響器材也有關,當初不能接受的aggression、俐落、與新意,現在卻變成我的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相較於他的義大利同儕Giliano Carmingnola,最近的Biondi 越來越不在乎自身樂器位階的獨特性,或小提琴的自身美聲與敘事性。他是站在大結構鳥瞰領軍,把intellect 放在獨奏與樂團之間的精密對話與互動。或許,這是莫札特在最近一次旅程中,從義大利小提琴曲式與大師們那裡,學到的最寶貴東西。
也許的也許,我只是想透過這異質的音樂,通過時空的甬道,回到石丸唱片的那個閑適的下午,那個出神忘我的瞬間。
2006年11月1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像許多在東德體制活躍的音樂家一樣,Kurt Sanderling (1912--), 是一位被主流樂界所低估的德國猶太裔指揮家。 他的音樂事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是自1936 年起為躲避納粹迫害,流亡至俄國,...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
本來想把副標題定為「從陳綺貞談起」。話說前幾天前,在餐廳吃飯時,PR系統傳來陳綺貞的歌,心中不覺升起一股厭惡感。之前就對她的歌聲與音樂十分感冒,只是一直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我無意得罪她的粉絲,只是要藉此機會來...
我很好奇您所說的石丸唱片行在哪裡?
回覆刪除這是在日本秋葉原的一家大型電氣產品及唱片行(有許多分店), 日本版新品店的好去處。
回覆刪除喔,原來是在日本,我還以為是在台灣。
回覆刪除謝謝啦!
這是資深愛樂人的墮落敗金聖地之一, 最好別帶信用卡進去, 切記切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