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前面提過的Schiff,Gieseking 在 1950年灌的巴哈組曲全集(Music and Arts CD947),repeats 全都省略了。加上有些地方彈的飛快,因此一張80分鐘長CD的就解決了,也算是一個紀錄。
從第一組曲即可看出,Gieseking 的巴哈風格,在快板曲子上,主旋律疾馳地行進,一面用清晰穩健的左手來創作出層次律動的感覺,牽制住旋律線的momentum,或是引出另外的平行聲部。收尾時,即彈性地如Mercedes 一般可以平穩地刹然趨緩止住。慢的曲子, 如六號的Sarabande,則是以吟詠方式,與適當的rubato,來點出 rhythm 的細部脈動。
第二片收了巴哈幻想曲與賦格、觸技曲、第六號英國組曲等,也是他在40至50年間灌錄的作品。裡面附上的解說,是鋼琴家自己在1941年寫下,對用現代Concert Grand 鋼琴詮釋Bach 的心得,頗具歷史文獻意義。文中最後他提及的現代鋼琴演奏巴哈的鐵律--Plain simplicity and masterful clarity (平實的簡樸與大格局的清澄),也非常適合用來形容他這時期的approach上。
順道一提,Gieseking 全套平均律的早年DG Documente 版,甚至在二手市場上都已經很難看到。如果等不及reissue 的話,可能只有訂購日版一途。
2006年9月1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像許多在東德體制活躍的音樂家一樣,Kurt Sanderling (1912--), 是一位被主流樂界所低估的德國猶太裔指揮家。 他的音樂事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是自1936 年起為躲避納粹迫害,流亡至俄國,...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
本來想把副標題定為「從陳綺貞談起」。話說前幾天前,在餐廳吃飯時,PR系統傳來陳綺貞的歌,心中不覺升起一股厭惡感。之前就對她的歌聲與音樂十分感冒,只是一直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我無意得罪她的粉絲,只是要藉此機會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