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前面提過的Schiff,Gieseking 在 1950年灌的巴哈組曲全集(Music and Arts CD947),repeats 全都省略了。加上有些地方彈的飛快,因此一張80分鐘長CD的就解決了,也算是一個紀錄。
從第一組曲即可看出,Gieseking 的巴哈風格,在快板曲子上,主旋律疾馳地行進,一面用清晰穩健的左手來創作出層次律動的感覺,牽制住旋律線的momentum,或是引出另外的平行聲部。收尾時,即彈性地如Mercedes 一般可以平穩地刹然趨緩止住。慢的曲子, 如六號的Sarabande,則是以吟詠方式,與適當的rubato,來點出 rhythm 的細部脈動。
第二片收了巴哈幻想曲與賦格、觸技曲、第六號英國組曲等,也是他在40至50年間灌錄的作品。裡面附上的解說,是鋼琴家自己在1941年寫下,對用現代Concert Grand 鋼琴詮釋Bach 的心得,頗具歷史文獻意義。文中最後他提及的現代鋼琴演奏巴哈的鐵律--Plain simplicity and masterful clarity (平實的簡樸與大格局的清澄),也非常適合用來形容他這時期的approach上。
順道一提,Gieseking 全套平均律的早年DG Documente 版,甚至在二手市場上都已經很難看到。如果等不及reissue 的話,可能只有訂購日版一途。
2006年9月1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