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倫波音近年的琴藝絕對勝過他的指揮的才華,雖然你不見得在錄音中得以觀其全貌。
買了他的巴哈平均律第一卷之後,至今晚為止已經聽了第三次了。第一次聽的時候,要到過了前三首之後,才了解為何Gramophone會推薦這個錄音。聽完第三次後,又把Fischer 的老錄音挖出來比較,方能感知這甘甜的湧泉。
不管你喜不喜歡像晚期貝多芬的Bach (請淺嚐c-sharp minor 的賦格),都應該試試這個讓人想起Edwin Fischer 30 年代錄音的 inspirational recording。
丟掉你的Hewitt 吧,她不會給你Fischer, Tureck, Gould, 或Barenboim 的震撼。「巴哈的舊約,果真是晚期貝多芬的養分泉源啊!」 最好的Bach 演奏,讓人有這樣的感嘆感動。
同是鋼琴家轉指揮家的Ashkenazy,無獨有偶地也在最近回到鋼琴家的老本行,也發行了平均律全集,還得到日本樂評甚佳的評價,不知他的Bach的宇宙,是怎樣的形體。
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發現了Briliant 的蘇聯檔案系列的最大驚奇製作,Gidon Kremer 的10 CD 全集預告,特來報馬! 這次發行的新意在於,撇下Bach, Beethoven, Mozart與俄國作曲家等主流作品先不論,還包括Biber, Telemann, Paganini,...
-
本來想把副標題定為「從陳綺貞談起」。話說前幾天前,在餐廳吃飯時,PR系統傳來陳綺貞的歌,心中不覺升起一股厭惡感。之前就對她的歌聲與音樂十分感冒,只是一直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我無意得罪她的粉絲,只是要藉此機會來...
-
耶誕應景一下,談談漢伯汀克的"韓賽兒與葛蕾特",這可不是給貴族小孩的"兒童劇團式"的童話。有位離過婚的老兄,在Amazon網站上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點,為此劇平反。他提到在剛離婚時,可...
等你與我們分享囉
回覆刪除其實還有一個Gulda 版 (phillips DUO), 有些曲用大鍵琴的發聲法來演奏, 有些則用速度來塑造新鮮感, 如果喜歡欣賞Gould 的新意的人可以一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