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音樂」,這是鼎鼎大名的顧爾德最不為人知的"作品"。顧爾德對於聲音現象的熱情,不僅限於音樂,他汲汲於用聲音來開啟概念或幻想的可能。
他的實驗廣播"孤獨三部曲",表面上與音樂無關,卻可說是他作為一個調度聲音思想「作曲家」的重要創作。
第一部曲的"北方之意念",是以類似於對位的手法(不愧是顧老),藉由五個"角色"的互動,來共現各種往北方追尋未來的觀點。護士、人類學家、兩個作家、和一位敘事者,他們被分開訪問。之後這些訪問,再被顧爾德像自己的錄音一般切割重組。 最獨特的是,像音樂裏的對位一般,這些"聲部"常是時而獨立,時而互相交互重疊的。對此手法,顧老用的辭彙是 "drama-like juxtapositions", 戲劇式的並置。
這部"對位廣播" 的唯一配樂,不是顧老自己的錄音,而是卡拉揚的西貝流士第五的最後樂章段落(DG)。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這段來自1872年版的布魯克納第二 Adagio,約早了馬勒第九慢板 40 年。情緒強度不次於馬九,語彙上卻大腳踢開了Brahms,也比馬勒更接近當代音樂所常用的休止、音塊書寫。 這是所有 Bruckner 交響曲中,淡白卻最銘感五內的慢板。Feierlich, etwas...
-
你的德奧作曲家CD,佔了你的收藏的七八成以上? 你喜歡樂評裏,襂入崇高、精準、深度、孤獨、主義、結構性、精神性等字眼? 你瘋狂收集柏林、維也納、德勒斯登、萊比錫等樂團的"德奧之聲...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