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微言微義

「JC bach alexander-Max naxos」的圖片搜尋結果

出差許久,回來又多了新差事。文化與遇見的人事物各方面的衝擊,也讓人一時回不了神,嚮往著更安靜的單純。

致力於後巴洛克與前古典音樂的美國古鍵盤家Susan Alexander-Max,在Naxos 發行J.C. Bach 鍵盤樂op. 5 的六首奏鳴曲,而且選擇使用clavichord 來灌錄這套作品。

所謂 galant 的風格,刻板印象中,常常會流於過度討好、缺乏個性、形式僵化。這一點上來看,後巴洛克與前古典,相較於實驗性質較高的「巴洛克前期」之百花齊放來說,是保守、甚至倒退的。

只是,風格並不是不動如山的,一扯到樂器與演奏的變數,可以產生極大的變化,遇到適切的微調與演奏者的彈性介入後,會有「判若兩曲」的感受。

JC Bach 也 clavichord,不僅可以對比他的大頭身兄弟父執輩作品,觀察表現出的clavichord 聲音印記,還可以藉此重新瞭解 galant 輕巧絢麗的小世界。Galant 曲子用現代 piano 或浪漫化演奏呈現,往往小兒罩大衫,大而無當,out of proportion,自暴其短。

巧工的萬花筒世界,欣賞的點,在於其微型世界的精緻與花紋的鋪陳。是的,風格或許局限在一個小框框內,但其中的微小變化,都要逼你縮成小號愛麗絲,鑽進其幻想的小天地。樂者上鉤。

Clavichord 的音色,與micro-dynamics 的準確控制,讓這些曲子套上緊身些的衣裳,越發小巧地愛不釋手。套上對的衣服與欣賞的框架,景色與視野距離上的對焦也隨之完成。

這張唱片在另一層次上的對焦,是地域樂器之聲上的,可見於北德 clavichord 的精細聲響特色。Alexander-Max 使用的是 Nuremberg 地區 Johann Jacob Bodechtel 琴師約1785年左右樂器的復刻版,不以甜美聲音討好,而具有更加流利素捷的流動特質。

按照演奏者自寫的解說,根據一些史料顯示,J. C. Bach 作曲時所想著的是德國製琴家 Zumpe 在1766年製作的(最早期)方形古鋼琴(square piano),其琴槌運動與聲響特色,其實較接近十八世紀中葉的德式 clavichord。

Alexander-Max 更進一步考據,Op. 5 的許多樂章,或因crescendo 標記、或因強音與弱音標記,在雙鍵盤的大鍵琴上演奏是有所問題的。

家用、小沙龍用的親密樂器 clavichord,若置於錯誤的環境中,比不上為了更大批群眾聽者使用的音樂會 harpsichord。

今日落入尋常百姓家後,clavichord 在小空間的音響系統上活了過來,有了新的可能與afterlife,也還原了當時「家中樂器」的聆聽環境與神韻。

有些畫作的命運,是放在博物館成為 centerpiece,供人景仰。有些「小作品」,則要丟到斗室的一個小角落,方能綻放出點亮一室的美麗光彩。

2 則留言:

  1. 那古琴只適合三兩好友聽。

    錄音都把古琴錄得很大支,但是有時也實在是沒辦法。話說,錄很大支,聽起來也很爽。呵呵!

    回覆刪除
  2. 是滴,樂器大隻,聽來的確相當有震撼力與直接的爽度。

    只是我年紀越大,耳朵的胃袋越小。

    重播而言,人若可縮小,鑽進那個小琴的世界裏,比例上補過來,並沒有缺憾之感。

    您的古琴,下次一定要洗耳恭聽。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